找到相关内容36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茶一趣

    ,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

    源 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671609.html
  • 《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与禅宗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可与汉文资料相印证.1,宣传禅宗"教外别传"的特殊性禅宗史中常言释迎佛以拈花微笑的方式将正法眼藏传于弟子迎叶,之后代代祖师相承,直至菩提达摩渡海来华.禅宗乐于标榜本门特殊的传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40979888.html
  •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

    “禅”其实也是释伽牟尼创造的,佛经故事“拈花微笑”可以说是禅宗的起源。只是传到中国来以后,禅宗就与中国的孔、孟、老、庄等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禅宗。 刘正成:慧能法师他接受了这个大乘佛教的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1479922.html
  •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究

    史料》。拉萨:西藏社科院,1988。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台北:东华,1989。   根桑泽程,《密宗法义精要》。台北:佛教出版社。   班班多杰,《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西...

    刘婉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2380500.html
  • 贵州佛教——文学艺术

    行谊,卓卓可传者,端赖有人焉发其幽光,教垂于后,俾之拈花微笑,乃是庄严色相,实也而非虚也。矧今圣天子崇儒重道之余,间于(亦)搜求宗教。盖明心见性,濡忍慈和。其所谓佛田善果者,规规焉总期放下屠刀,亦归正...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792781.html
  •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形成鲜明对反。   他在住持临安(今浙江杭州)径山能仁禅院时,曾说禅宗起白“拈花微笑”而发出慨叹:“白是丙天四七,东十二三,天下老和尚,各各以心传心,相续不断。若不识其要妙,...

    袁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4.html
  • 《浮山志》第六章:艺文

    云朝吞青螺合,雪浪晴飞黑雾除。   解得拈花微笑后,残棋不了义何如。   (注:本诗选自清《浮山志》。作者,字琼辅,桐城人。明天启进士,历官庶吉士、国子)司业、经筵日讲官,著有《媚笔泉集》。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1095803.html
  • 临济宗风化边表——清季高僧赤松和尚与瞿脉禅师合论

    为《游行草》,凡二卷,惜未见有传。   自佛陀拈花微笑,将正法眼藏付嘱迦叶以来,祖祖相传,至黔灵已有七十三代;临济以降,代代递承,至赤松亦有三十三世。故初辟黔灵山不久,赤松禅师即视佛法传承为大事,...

    张新民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2996530.html